top of page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White Facebook Icon
  • 10626605_578466798931442_83179810293712673131_n
  • Twitter Clean

【PONY影展筆記:金穗39手札之一】


【PONY影展筆記:金穗39手札之一】 從3/18開始,一連九天,第39屆金穗獎在光點華山舉行一系列放映,當中能看到不論是一般作品組或學生組都有令人亮眼的表現。直至今日,已看了許多作品,為求紀錄,所以會不定時發表今年的金穗手札。 【一般組實驗片】 《Mata─影像之初》 此片在影像上總讓人想起,「日曜日式」的類戲劇歷史陳述,一樣將文本記載的史料影像化,藉由約翰‧湯姆生的相片,回顧早期台灣及西拉雅族人的文化。Mata,意即「眼睛」,所以也運用這元素,化作相機、攝影機、望遠鏡,圓孔式的觀察歷史,也像《西洋鏡》般,因中西文化的好奇與交流,在觀看的同時也留存那消逝的文明/語言。 「眼睛」作為歷史呈現的媒介相當多元,凡舉《沉默一瞬》、《海上焰火》,都藉眼睛視線的模糊與清晰,來正視曾經的傷痕。《Mata─影像之初》也不惶多讓,以光的三原色─紅綠藍,交織過去,也顯影在現今社會裡,甚至牽連到西拉族正名、獵人打獵等社會議題,有《夢遊亞馬遜》既視感,令人喜歡。 《The River》 對於母親/母性的題材其實非常眾多,但《The River》並不是一種旁觀的角度來闡述,而是以一種當事者的焦慮痛苦,抑或母性光輝,來表現懷孕到生產一系列的自我感受。透過現代舞蹈的結合,以水中的漫舞象徵在孩子於羊水的階段,而河流的意象也正正是母親這個角色,也是世界河流之母的象徵。片中將處於子宮的黑暗到光明,利用破碎、凌亂的光點,顆粒式的鋼琴落點,呈現出一種溫柔的掙扎,情緒表達挺好,而《保持站立》的影像是不斷浮出我腦海中。 《旱溪鱷魚》 這樣的腦洞實在太令人驚奇了,縱然旁白的生硬備感出戲,但何以透過一種不存在的事物,進而延伸到垃圾利用的循環,與人為環境造成的破壞。讓人想起《駭人怪物》或《怪獸卡車》,以動物/怪獸的悲歌來喻人類作為世界霸主的傲慢,也對比起動畫片《熊的故事》,利用第一人稱的動物視角述說一系列的異想天開,甚至還帶有一絲殘疾人重生的社會關懷。雖然只是部偽紀錄片,但如真有此事,也見怪不怪。(彩虹豆的寓意真是太有趣了!) 【輔導金成果展】 《翔翼》 《翔翼》對我來說是較於小品性,它的故事很小,單聚焦在小翔小翼兩兄弟,以一種漫漫公路的走走停停,最後凸顯出母親缺失的依靠。網(棒)球和蘋果,兩個重要的意象,對於哥哥來說,棒球可能對他是一種夢想,但蘋果可能不再像是對弟弟那樣只求溫飽,而是另一種傷感的象徵(禮盒)。不知為何,覺得《翔翼》的情緒無法深入我心,可能劇情還是太侷限了些。縱然能感受到哥哥對於往後生活的徬徨,面對連「駕鶴西歸」都未能讀懂的弟弟,兩人又該如何相依為命繼續走下去? 《小孩不在家》 《小孩不在家》的出發點很有趣,從一位百歲人瑞的生日(欲死)願望,進而帶出現時老年人的無助與落寞,當最摯愛的親人都已離去,那些「名為」孩子的家人們,卻只定時到壽宴做一場秀。特別的是,練建宏反而扭轉了過往菲傭對老年人的形象,而是在「死亡」上給了老年人更多主動權,而外傭這形象不再只是外人,甚至像《桃姐》一般就是「家人」的存在。 不過對於此片的道德感還是有些存疑,或許菲傭的回答不應是建立於她想賺錢養其遠在家鄉的外婆(潛台詞意旨阿嬤你死了我就沒錢賺了),縱然她所說的兩位阿嬤意象仍好,但在前面的道德性上卻甚感疑慮。張岫雲將這位婆婆演得非常自然,而葳爾森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縱然語言性還是有點生疏(外傭),甚至在至關重要的對話上,有點欲笑欲淚不是這麼恰當外,其餘在事件上與婆婆的互動卻是非常得宜。 《乒乓》

第一次看是在雄影之時,由楊捷擔任監製,劉易執導的《乒乓》卻是滿足了童年的各種想像,透過乒乓教練的精神形象,連結起國小女孩的愛情初萌,不論是父親的依靠/英雄的標誌/情人的象徵的多重角色,一杯草莓蘋果汁所帶起的曖昧感,在桌球的往來間引起不一樣的漣漪,十分趣味。不過對於收尾有些詫異,或許不該收在友情的化解上,而把剩餘對於迷戀教練的道德感,與欺瞞朋友的信任感置之不理,感覺故事尚未說完,兩人卻早已走出鏡頭之外。 《蘇菲亞與她哥》 同《兵乓》一樣,這也是第二次看《蘇菲亞與她哥》,但卻比第一次觀感還好。楊捷過去於《克諾提斯》的人物關係表現依然顯著,尤其當蘇菲亞與她哥,縱然看起來不是親生血緣,也或許男性舉止讓人覺得不道德,但兩人彷彿是同路人懂得彼此的困難處境,也因此蘇菲亞並沒有抵抗反駁,因為她知道就算她處於職業的劣勢,但同樣「她哥」也象徵一種亞裔種族在美國的生存不易。關上門前的簡單一句,不僅讓兩人心照,也讓觀眾為他們的生活感慨。 《NEXT》 嗯。作為神秘影片是相當失望的,大概是一部喜樂時代的宣傳影片呈現在大銀幕上吧。當夢想說多了,說俗了,自然連「Audition」應帶來的感動,都無法帶出對夢想的渴望與感動。終其只讓人覺得一切都只是一場戲,或許那大學生最終還是只能當一隻布偶娃娃或是電影院員工吧? 【特別放映】 《風景》 看完《風景》,才知道與許雅舒導演相見恨晚,作為香港社運電影,近年已看過不少,但許雅舒的呈現方式卻是反其道而行。她非也運用《十年》、《點五步》的熱血高揚來講述運動精神,反是以因社運而被判有罪坐牢的學生,一開始救澆熄運動的熱血,卻讓觀眾反思當我們積極參與社運、為求權利的同時,最終什麼才是真正的香港精神。 有趣的是,此片的切點不再是台灣人熟悉的普選,導演反而斷在2012年佔中,試圖利用反迫遷、反教改、反遞進的種種社運歷程,帶出最終為何爆發的香港氣焰。就像當年很多人批評傘運只是莫名的義憤填膺,但許雅舒卻透過影像告訴眾人,一切的爆發與不安煩躁卻是其來有自。當過往的皇后碼頭被關閉,當每年舉行的七一遊行未果,人民欲說的聲音儼然只被政府當成例行的噪音,甚至當社會過度吹捧虛無文化,也存有港陸心結的同時,社運的存在只是再為香港多了一道標籤。 許雅舒非常很厲害,她做到一種Docudrama的模糊性,借用真實社運情境,卻能將虛構人物演員擺置其中,雖實稱劇情片,但透過素材蒙太奇,卻真實地像紀錄片。你很難從中分辨真假,但唯一知道的是,自由,在這裡是缺乏的。香港終其是一座中國監獄,我們只不過是從一個監獄出來,再走入到另一個監獄。當港式焦慮與歧見不斷被放大標籤,人民相互鬥爭,依舊打不倒最惡的政府。 正如影片說道:「我們是從來沒有選擇?還是只是一直過著被逼的生活?」,而香港特首選舉即將到來,當年的佔中普選依舊沒有實現,或許擋下了不公條例,但那2047年的「監獄管制」依然存於現實。 最後一顆橫越傘運帳篷的長鏡頭,實在震撼人心。176分鐘一點也不嫌長悶,反而形成一道非常完整,且帶有港人反思的香港社運光譜。 【學生組劇情片】 《母親節快樂》 這組的排片非常有趣也非常競爭,三部影片皆在講述母親缺席下的人物情感,也都是女導演的作品。 我特別喜歡《母親節快樂》,此片總讓我想到一點《出遊》感,甚至極佩服導演訓練演員的功力,都知道弱勢族群的題材不甚好拍,而且需極大訓練調教。在演員皆不是此真實社會角色下,對於聾啞人士的手語呈現又是相當困難。而姊姊的角色情緒,有點相對阿里於《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中的呈現,要如何不將一件已知的事實說出來,甚至面對可能覺得是自己拖累家人的妹妹,這道德上的情緒掙扎非常之難。在兩人手語的往來,縱使無語,但情緒的堆積卻相當飽滿,也不淪於煽情。不過相對於喬喬的演出實在太精湛,也讓姐姐演技有點招架不住,但整體而言,對於學生製作已相當不易。 《獅子林》 不論看多少次《獅子林》還是依然讓人感到美好,這或許是天分,一種對於懷舊情緒和影像美學上的才能。 從一開始雞蛋刺耳的磨碌聲和「意外」的掉落撞擊,都已經預示回憶纏結的到來,甚至把腳踏車鈴聲作為一種招魂鈴聲的同步,實在非常聰明。影片以西門獅子林大樓的歷史背景,運用母親的職業背景(歌廳秀歌手)和一件紅色禮服的發現,不僅連結起過往該地區的風塵俗事,也挖掘出女兒對母親一無所知的愧疚。當小男孩與保全的到來,女兒才漸漸地從母親生前的人事物中了解到她所面對的生活。直至一句「你們怎麼都走了」說出,也才讓矜持不願觸碰母親一切的女兒情緒崩潰。 《獅子林》的影像乾淨又有點蘊藍,尤其攝影構圖都非常之好,更特別的是,導演利用地域優勢的深夜詭譎感,來塑造這一系列的事件,倒是不經意想,如果小男孩與保全的角色皆不存在,也謂之有意思。 《珍味人生》 此片擺放在兩者後相對弱勢,如像映後觀眾提及的《咖啡時光》,此片其實應更像《飲食男女》。透過如何找到自己食物精神的命題,當海鮮燉飯遇上豬腳,以中西餐的趣味/嫌隙碰撞,也磨擦出母女間的心結火花,故事藉以豬腳配方的挖掘,不僅象徵一種傳承,也是讓女兒了解到母親的用心,最終導向一種生命精神的主軸。不過此片在最後說教意味還是略嫌濃重,甚至影像上不論是配樂運鏡的呈現,都十足略有商業廣告之嫌。關於生命,關於精神,或許再略有隱晦會更好些。 第39屆金穗獎影展於3/18-3/26在光點華山放映 第39屆金穗獎頒獎典禮將於3/24舉行 金穗獎/優良劇本獎/短片輔導金​ (未完待續) (圖為《風景》之劇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