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White Facebook Icon
  • 10626605_578466798931442_83179810293712673131_n
  • Twitter Clean

【香港電影大年?台灣電影潰敗?】從香港電影成功回望台灣電影低潮


【香港電影大年?台灣電影潰敗?】從香港電影成功回望台灣電影低潮 今年香港電影是否為大年?筆者尚覺得不能稱為大年,但確實是比台灣電影優秀,在產量方面香港電影雖僅略多於台灣電影一些,但品質上卻是部部精品,從杜琪峰《三人行》到子弟兵的《樹大招風》,又或《一念無明》、《點五步》、《老笠》,到傘運題材《亂世備忘》、《九月二十八日‧晴》(在此先不論也有極其差質的港產片),香港電影今年的出色絕非偶然,反是這杜琪峰創建的「鮮浪潮」,利用「十年」磨一劍的成果。 《樹大招風》劇本都磨了近三年半之久,許學文、歐文傑都曾獲「鮮浪潮」最佳電影、黃偉傑也拿過最佳攝影;《點五步》的陳志發也曾參與「鮮浪潮」,並獲得電影發展局補助下而製作,也籌備將近三年;《亂世備忘》的陳梓桓更是都有在「鮮浪潮」嶄露頭角。 黃進更不用說,從《三月六日》一路與陳楚珩到《一念無明》,當中自己也導了《Good Take》中的《GOOD TAKE》一片(《打開我天空》也是新導演短片電影集,筆者也曾針對兩部短片電影集討論香港電影市場趨勢),而在電影中的空鏡攝影也是《十年》五位之一的黃飛鵬所掌鏡。 今年香港電影的成功,是「鮮浪潮」在十年所醞釀積累的一股力量,如今爆發顯現出來,說是結合傘運氣焰也好,說是反映出香港人社會心病,但每部電影卻相對都體現出導演自身對香港的情懷融於電影中,敢做敢為,敢夢敢想,成績有目共睹。 而為何不能成大年,比起過去更多香港電影的輝煌,今年只能算是一波能量釋放的小高峰,多數皆為新導演低成本或嘗試作品,在品質完整度或細節上尚不能稱近年港產片的頂峰,或是在明後年維持這股氣勢。在合拍片當道下,在眾多導演北上之下,正如黃進所言,這群新導演掌握了傳承的命脈,也在今屆金馬嶄露頭角。 所以,台灣電影潰敗嗎?筆者認為或許是時間不足,香港電影也曾有低潮,這在第48屆劉德華以《桃姐》獲頒男主角後,也曾說道香港電影的低潮。對筆者而言,在二十世紀後的港產片低潮屬於2013年到2015年之間,尤其在去年因《踏血尋梅》的突出,甚至也感受到其他電影較無競爭力的情形。 筆者也或許在香港電影這段低潮期間略有失望,當商業片掛帥、當賀歲片層出不窮卻也玩不出新意,當老舊題材一再被重拍,也在技術面落漆,確實也對香港電影的未來感到徬徨。而反觀當年的港產疑慮,也何曾不是現今台灣電影的困境? 回到時間問題,今年台灣電影或許最能代表的是《再見瓦城》和《一路順風》,其他長片相對差強人意,又是台灣電影的警訊嗎?但我們應該問電影會永遠一直如此高峰嗎?不應是低谷再翻身的磨練嗎?香港電影也曾有低谷,甚至也都有人才培育的隱憂,這一點在去年《十年》獲獎的金像獎過後,梁家輝的訪談中都能聽見,也直至現今都有演員老化的斷層(從第35屆金像獎入圍名單就能顯而易見,尤其男主角項目)。 沒錯,要的只是時間,正如「鮮浪潮」的十年爆發,而相對同性質的台灣「金穗獎」也何嘗不能看見當中新導演的潛力呢?或在金馬創投、北影工作坊、雄影短片都能眼見這些新導演成為未來台灣電影的棟樑,甚至台灣所擁有栽培人才的資源已比香港多出許多。如只單用今屆得獎賽果,或相比去年戰績的輝煌,而失去對台灣電影的信心,除了大師的追隨外,不是更要注重這些新秀的栽培嗎? 況且今年在名單中台灣更是拿了五項,似乎沒人記得李屏賓的攝影、林強的配樂、趙思豪的美術,也忘記第一屆增設動畫短片徐國峰《缺乏名字的場所》。這些優秀的技術都是電影的環節,又豈能只用大獎衡量一個產業的興衰?而說台灣電影5項很慘?那似乎也都忘記過去在第49屆和第51屆金馬獎只拿2項的窘境。 香港電影在今年金馬的成功,從入圍到得獎絕非偶然,許多事情皆有因才有果。「鮮浪潮」也絕非立即見效,筆者不敢斷言未來香港電影就再此起飛,面對合拍片強壓港產片,也在大公司投資與低成本製作之下,獨立出品的港產片生存困境其實都比台灣電影困難許多。 但既然香港電影可以做出成績,台灣電影又未嘗不可呢? 【延伸閱讀】 從《十年》成功反觀短片集電影熱潮 :《GOOD TAKE》與《打開我天空》:http://goo.gl/EVobWC (圖為《一念無明》之劇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