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White Facebook Icon
  • 10626605_578466798931442_83179810293712673131_n
  • Twitter Clean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 家庭符碼下的欲說與不語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

---------------------------------------

Director: Xavier Dolan

Writers: Xavier Dolan (screenplay), Jean-Luc Lagarce (based on play by)

Stars: Nathalie Baye, Vincent Cassel, Marion Cotillard

---------------------------------------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 家庭符碼下的欲說與不語

縱然在《不過就是世界末日》奪下評審團大獎後的噓聲四起,讓這位坎城「親生兒」大受打擊,仍揚言將帶著新作離開扶植他成長的坎城。然而,《不過就是世界末日》並不如傳言地如此之糟。本片依然有多藍在電影中一貫的命題:母親/同志/家庭,也擅用他影像上唯美的焦距/特寫,營造出欲人焦躁,卻又必須面對的家庭衝突。

---------------------------------------

【單向欲說/雙向溝通】

在電影開頭中,故事以路易這位作家的第一人稱,踏上旅程準備返家,告知久別家人他的死訊,而這個「死訊」也在日後電影中留下伏筆,也在機上孩子對他嬉鬧的蒙眼,預示他即將重新認識他所謂的「家人們」。

當路易一踏進家門之時,電影瞬間對調了主客關係,本應是路易主動訴說的「主」,卻被家人未見他許久的思念掩蓋。當一波波鬥嘴的襲來,都能眼見路易漸漸於家庭中成為了「客」的旁觀;而原本也應是路易對於家庭的「單向欲說」,卻透過家庭來往下慢慢引導融入下成為「雙向溝通」。「雙向」,不只是路易在疏離家庭多年後的再次了解,也是這群家人們對於路易多年未解的壓力一次釋放。他們並不瞭解路易,而離家十多年後的路易,也彷若不與眼前的家人親近。片中的他時常不語,選擇成為聆聽的角色,並不是插不上嘴,而是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改編自同名舞台劇的《不只是世界末日》,沿襲了文本中大量的台詞,連珠炮式的交互對答,維持高張情緒不停宣洩,讓潛藏在家人間內心的秘密也一湧而出。在過往此類型題材上,如《完美陌生人》挖掘出夫妻間的心事,此片更會靠近於《今晚誰當家》的聒噪,但這種聒噪卻也不是盲目的吵,卻能從中感受到上對下的制權(如安東與妻子對等地位)或親暱疏離的關係(如路易對妹妹的陌生),再從家庭結構的對立,到最後性別分界(兄弟之情與母女們送別)。《不只是世界末日》雖躁,卻是躁得極有層次,從陌生、磨合到諒解,路易就像是一個媒介,雖然「死訊」告知的初衷是哀傷,但卻也因他的出現,讓家庭成員多年未解之苦全盤托出,也各個掙脫束縛他們以久的心牢之中。

---------------------------------------

【「死訊」的告知與「死亡」的事實】

「死訊」,這是電影一開始的伏筆,但「死」一字卻未在之後再次提起。雖是如此,卻能感受到路易的回來凸顯了過往家庭的現況:如安東妻子說道自己孩子以「路易」為命名,在父親缺失與路易離開多年下,一個「紀念」之名的提起,似乎暗示家庭已將路易死亡(缺席);當路易走進了妹妹的房間,他與她的對話卻相當疏離,若不是路易的歸來,妹妹對於路易這位哥哥也會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對她而言,「路易」的存在,並非是家庭中的「哥哥」,而只是一個報紙上的「崇拜標榜」,也是一個嚮往自由的渴望。有意思的是,《不過就是世界末日》簡直是《2016美國甜心》的後續版,試想當STAR因自由出走多年後再次回家面對弟妹時,一個走不出的窮困生活,也對比於一個走不出的家。

另一方面,安東的暴躁並非無來由,他反是呈現家庭中的經濟結構。在男性缺失於家庭中,安東則必須成為家庭支柱、承擔家裡經濟壓力。在怒氣一股宣洩下,說盡的是多年來的辛酸,呈現出無形且巨大的包袱,也夾雜於個人家庭與母親妹妹之間。他也渴望自由,也希望能像路易放下一切的離開這個家,但現實卻是無法,連工作地點都必須離這裡不遠處。路易的歸來甚至對安東來說,只是再次提醒著他的一生已被綁置於這個「家」的牢籠中。「可憐」與「瞧不起」的憐憫之詞,也成為安東對路易不友善的來源。

而說到媽媽,她或許是最了解兒子的角色,卻也相對從些微細節看出了母子間的疏離。從一開始裝扮自己的動作,希望給多年未歸的路易留下好的印象,貌似「不自然」的舉止將路易有如「外人」看待。但在言語中,媽媽是相對安東與妹妹更懂得這「兒子」的想法,卻也慢慢從對話間,才知悉媽媽拿手的甜點,也才恍然兒子已搬離住處,而一張已妝容的臉面對兒子,雖在眼前卻已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這一切或是家庭的不友善嗎?從電影中,家庭所可以認識的路易只是「報紙上的作家」,不是身在「家庭中的哥哥」,也在書信間鮮於述說自己更像家人私密的對話。多年所形成的無形隔閡,縱然路易從沒將死訊脫口給家人,卻也在不語中體認到在家庭中已成死亡的事實。

---------------------------------------

【離家/回家中的爭吵與愛意】

《不過世界末日》絕非只有「吵」的堆疊,反而能從對話間了解到彼此間的愧疚、心魔與渴望。而多藍在此部依然利用他招牌的MV式畫面,特寫淺焦、朦朧環境聲音的獨立思考,搭配歌曲來替代主角的心聲,路易不語,但一首從機場到家中的《Home is where I hurt》已留下伏筆。路易雖「回家」,但卻在互動中讓觀眾意識到,是什麼讓路易決定「離家」?當同志好友的ICON呈現,當童年美好與父親的回憶湧現,曾經讓路易有美好回憶的家,卻在不語中的空白下成為了選擇遠離一切的關鍵。

但路易也並非帶著仇恨,反而透過歌曲《I Miss U》流露出思念之情,片中的「布穀鳥掛鐘」也成為了重要的角色。從一開始的特寫聚焦,在時鐘中上的鳥兒只能在定點之時出來透氣,隨即又再次回到鐘內。而這個鐘就如內心的牢籠,有束縛也有捆綁,不僅是路易的心坎,也是家中成員的綑綁。儼然這個家也宛如時鐘般,成員們的激烈爭吵只為在庸碌的生活中獲得喘息的機會,卸下多年積累的不解怨氣,而路易就像是個媒介與醒鐘,歸來為他們找尋到一個解脫釋放的出口。

---------------------------------------

「我們不了解你,但我們愛你。」

家庭間的爭吵到最後反而不是爭吵,而是愛意的湧現,此一細膩的呈現也連結到最終結尾的爆發。多次餐桌上的不歡而散直至最後一次的路易欲說,但此話題的風向卻被安東帶走,安東看似無意義的焦躁暴怒,事實上卻是保護著弟弟即將脫口的事實。此時,你會警覺難道安東已知道路易的「死訊」了?這個從頭到尾欲說的訊息曾未被揭露,但「刻意」的保護不僅是將路易說出口的「約定」打了圓場,安東作為家庭之主也更希望不要讓這個家再度承受─好不容易路易回來又即將再度「永遠」離去的真相。

縱然不語,但安東心有靈犀的明瞭卻呈現兄弟情之間的默契,他口上雖埋怨著弟弟不顧一切的離去,卻能從對談中了解到弟弟在外的不易。在一道體諒與化解冰山的暖光透過玻璃照進家中,路易如同鐘裡的布穀鳥,最終從被禁錮的家飛了出來。就像多年來,他雖離開了家,卻一直從未從內心的家庭綑綁中走出。

如今鳥兒自由了,死亡也不言而喻。「愛之深,責之切」,這道「死訊」從未被告知,卻早已透過家人互動慢慢地被傳遞心知。獨留路易一人,再度推開家門,這一次,他將永遠地離去。

不語,也是個最好的告別。

2016.12.02 長春國賓

ifilm/傳影互動

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