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共居生活》─ 主位的藝術
《丹麥共居生活》The Commune
★★★✩
----------------------------------------------------
Director: Thomas Vinterberg
Writers: Tobias Lindholm, Thomas Vinterberg
Stars: Fares Fares, Ulrich Thomsen, Trine Dyrholm
----------------------------------------------------
《丹麥共居生活》─ 主位的藝術
「公社」一詞,最早是指中古歐洲自治城鎮的組織,在尚未有民主政治之前,一般是較有權有勢之人所領導的寡頭政治。而後直至近代,才有所謂「巴黎公社」與「人民公社」等詞彙,他們的表徵與行為也正慢慢印證一種無政府主義下的自治平和與自由。而當這項社會意象濃縮到一個家庭,顛覆傳統開始建立之時,當人多嘴雜下,公社究竟是否能順利運作?或因紛爭妒忌而撕裂破碎?而這就是《丹麥共居生活》。
----------------------------------------------------
「我們的生活不該由你們決定。」
在湯瑪斯‧凡提柏格影下的《丹麥共居生活》雖利用一間屋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齊聚一屋,來表明公社的意念,但湯瑪斯‧凡提柏格卻更加把這範圍縮小到一開始主人的三人家庭之中,當他們既有的心結丟至一個共同表決的時代裡,又是否能接受這些決定,還是意識到自身的問題並不能因這個時代光輝而化解。然而「公社」是一個絕對讓人信服的制度嗎?理想的生活又即是理想嗎?還是又只是一人的私念貪慾?讓《丹麥共居生活》更讓人迷人之處,就該是湯瑪斯‧凡提柏格在電影中所埋下的「主位的藝術。」
----------------------------------------------------
主位,即是在屋裡餐桌上的位置,在影片當中擁有兩個主位,就是頭尾兩處。在一開始,我們都能看見都由主人家的夫妻坐在頭尾兩處,尤其是由老公代表著一家之主的身分,從影片之初就慢慢地想宣示此生活的主導權,主位的傲視與震懾也由此產生。雖然屋子授予了共同分享之名,但共居生活的產生卻只是夫妻為了分擔家計、收納房租而有的想法,在影片繼續下去,觀眾能發現主位上坐的不再是一家之主的老公,反而是老婆與歐樂。回過頭看,共居生活的理念是一開始妻子提出,她說到自己也一直想與歐樂同居屋簷下的渴望,縱使老公尚未有小三之前,老婆卻早已意外的出軌,而這象徵民主自由的公社下,反面卻只是自己嚮往的私生活。當歐樂對坐在象徵主人的主位上,一個背對觀眾的主人,正看著兩旁坐著的「客人」享用晚餐,也在每次開會當主席領導表決,丈夫的主權慢慢被剝奪,而被他遮住的對面正是為了滿足自己慾望的妻子安娜。
----------------------------------------------------
在夫妻情感關係破裂後,慢慢地妻子不再坐在主位,反而是丈夫漸漸地奪回主位的權力,甚至連小三有時也會坐在上面,反而妻子卻只能坐於主位旁的客位,這一層位置雖然靠近,但實質上心的距離卻已相當遙遠。當關係逐漸惡化後,屋內的紛亂似乎也加劇,當屋內一眾人各自分邊支持自己的論點之時,驅逐妻子又或留下妻子,主位中間坐的正是患有心臟病的小孩,而一個不以誰為主體,反以一個不懂會議制度且帶有純潔之心的小孩中立觀望,似乎也盼望著談判的和平進行。最後藉孩子的死亡,主位頓時間已在無人坐下,沒有人是誰的掌權者,而「平等」,才是這公社最重要的精神!
----------------------------------------------------
雖劇本以公社為軸,但卻沒以公社為延續,湯瑪斯反是較多描寫個人家庭處於大社會下的無奈,結構上有些許偏散,但電影中不論特寫、手持攝影,以及許多畫面人物調度卻依然動容,呈現人心的寂寞孤獨。讓筆者相當感動的一場戲,該是飾演妻子安娜的Trine Dyrholm極具爆發力的演出(電影中以平淡中的爆發,在看回《推銷員之戀》的男演員,演員獎的給予也看出今年柏林評審團們的口味),當她一人坐在主播檯上落淚崩哭,一臉完美妝容下隱藏不了內心的哀傷,正如一個理想公社下無法覆蓋的傷痕,又對比到屋子內多人的齊聚歡騰,冷與熱,哭與笑的對比,頓時間也直接點名制度下的弊病,即使前路平淡,但卻也展現平靜中帶有波瀾的張力。有趣的是在影片初初都並沒有實指年代的切確性,但卻利用編劇的巧妙,如新聞播報的反共產、丹麥人民抗爭或柬越戰爭爆發(1975-1991),隱隱點名電影中所富含的七零年代氛圍。片中的音樂選曲也十分優秀,利用音符旋律的填充,讓情感的起伏更為貼切,尤其在前後兩次出現的清調吉他,也勾勒出幸福的愛氛圍。
----------------------------------------------------
《丹麥共居生活》或許總是人們口中自由的表徵,但湯瑪斯‧凡提柏格卻利用這項理想投入實驗之中,以幽默喜劇闡述理想主義下被犧牲的無力感,別於前作《謊言的烙印》直接冷峻,同樣保有《遠離塵囂:為愛相隨》的人物細膩刻劃,《丹麥共居生活》藉笑淚溫情包裝透露制度下的缺陷與嘲諷,但卻也展現美好時代的嚮往。正如丈夫學生所設計的圓形帳篷,他卻問他一句:「你有沒有想過人該怎麼互動」,當人們推崇理想主義之時,總說著表面文字上的無政府自由,卻沒想過當實際作為後,又會有多少的風雨雨考驗。湯瑪斯‧凡提柏格並不是把公社當作一種理想去推崇,反而他藉這種制度,來反問觀眾此為的可行性,當個人在社會中被消磨,當初的自由社會又是否仍維持它的自由?但人民依舊留有反動的氣焰,如同夫妻的女兒,最終她雖逃離了這個生活之中,但眺望大海的背後,依然留下她對於自由的渴望與嚮往。
----------------------------------------------------
「世上已缺乏愛,他必須住在一個有愛的時代」
「公社」,真是一個瓦解政府專制迎向自由的手段嗎?或許在一種制度的實行下,更重要的是社會底下人民的愛與包容,這也是湯瑪斯‧凡提柏格最終希望帶給觀眾的觀點。如果沒有愛,就算活在公社下,人們依然有猜忌、爭執與慾望,但當這世界上充滿了愛,即使在任何體制下,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這社會上真正的溫暖與自由。
此片榮獲第66屆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
2016.08.04 西門真善美
聯影電影cinep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