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White Facebook Icon
  • 10626605_578466798931442_83179810293712673131_n
  • Twitter Clean

《十年》─ 明年今日,何處是我們的美麗新香港?


《十年》Ten Years

★★★★

----------------------------------------------------

導演:郭臻、黃飛鵬、歐文傑、周冠威、伍嘉良

編劇:梁佩佩、鍾柱鋒、黃靜、黃飛鵬、歐文傑、何鳳麟、鍾翠怡、楊詩璐、周冠威、伍嘉良

主演:廖啟智、梁健平、周家怡、游學修、吳肇軒

----------------------------------------------------

《十年》─ 明年今日,何處是我們的美麗新香港?

「這些年來,我們學到最多的是『陰謀論』,失去最多的叫『信任』。」─《十年》自焚者

在2014年雨傘運動後,中港矛盾日漸升高,香港漸漸從一種懷舊精神轉變為反抗體制打壓的民主爭取。它不再像黃進《三月六日》中面對內部港府反預算財政案做出的警民對話與社會公義反思,而是將這當中的思維轉化為更有力的行動,在抗爭過後,如杜可風的《香港三部曲》、劉浩良《衝鋒車》都充滿著對香港未來的反動與思量。而2015年的《十年》雖看似虛構預言,卻牽繫著現今香港真實社會變化,在五位香港新導演的視角,透過五段故事《浮瓜》、《冬蟬》、《方言》、《自焚者》與《本地蛋》,將那已日益深根的恐懼與壓迫,漸漸顯現在香港這塊土地上。

----------------------------------------------------

《浮瓜》由郭臻執導,講述著2020年五一勞動節所策劃的一場混亂,然而在混亂前的代罪羔羊正是為了錢打拼的香港人與外來移民,背後卻是蹺腳掌控香港人生死的中國高層,他們口中的《國安法》事實上也於現實慢慢現形。在97回歸後的慢慢伸手掌權,也在模糊基本法23條(註一)妄自作為,於年初所發生的魚蛋革命、李波與林榮基銅鑼灣書店事件,已是將這《國安法》觸角伸及,以「抗暴叛亂」之名無須交代的「被消失」,又或利用外界聲勢將民眾慣加污名,以示主權下的安全性。影片中的黑白色調讓人感受到無限的悲憤無奈與哀愁,然而決定他們的命運在也不是曾經保護他們的97字樣港幣,而是正阻斷香港自由的中國。

----------------------------------------------------

《冬蟬》由黃飛鵬執導,此片的基調與其他四部較為不同,在具意識流影像中自我尋找,在廢墟裡尋找生存意義,也於絕望中載浮載沉。在荒蕪的世界中,社會充斥著冷漠,而這些「遺物」的保存卻是唯一讓人再度記起與認識這塊土地曾發生過的事,和曾擁有過的熱血。2025年,房屋重建令人想起新界東北發展計畫的都更土地抗爭,傘運後的港人大志,又或勢必到來的2017抗爭。「你說的是這件事,還是標本?」而這些「標本」的碎片殘骸也正暗示著香港人,莫忘當初,也莫忘初衷。

----------------------------------------------------

《方言》由歐文傑執導(也是《樹大招風》三導之一),在2025年普通話正式為香港官方語言,並立法規定駕照需考到普通話駕照才可至限定範圍揾食,更利用中文與廣東話的譯名不同,如貝克漢姆與碧咸,來凸顯兩種語言間和中青兩代間的矛盾與隔閡。最讓人會心一笑的是,第一個字卡是「老竇」(廣東話意「爸爸」),到最後一張字卡「爸爸」,似乎也暗示這語言在孩子「港生」又或現今香港教育下的孩子們,已漸漸失去母語對於香港的重要性與語言的認同感。

「I want you 廣東歌,就算會有一點肚餓,唱首廣東歌代表我。」─ 林海峰《廣東歌》

然而《方言》言過嗎?一點也不!2008年,普教中(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已深入教育體制,而香港教育局也曾發表一段聲明:「雖然《基本法》規定中英雙語為本港法定語言,但接近97%本地人口,都以廣東話(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作為家居及日常交際的常用語言,而英語則多作商業用途。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語言,普通話的使用日見普遍,反映內地與香港經濟及文化的緊密聯繫。」文中更明顯直指廣東話「非法定語言」。在近年中國官方有意打壓廣東話母語下,許多香港以外的廣東省地區,都在擬進行「摘除粵語行動」,母語消逝的急迫性也當在。曾經有一句話說過「想要改變人民,最好下手便是最熟悉的文化。」而近期更能愈見更多的「普通話新聞時間」更別說將香港人的「繁體字」轉為「簡體字」,甚至有小學明確表示如小學生在課間休息時間說廣東話都視為「違規」行為。這一再明顯的手法,也證明龐大的文化巨獸正慢慢吞噬踏入。

林海峰《廣東歌》

----------------------------------------------------

《自焚者》由周冠威執導,以類紀錄片的形式穿插劇情,運用一個未表明身分在英國領事館前自焚的自焚者為出發點,進而省思大時代下的無奈與感慨。《自焚者》的淺顯不免直接讓人聯想到2014年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當中的坐牢者正是首位違反「基本法第23條」而坐牢的,在近年港獨意識逐漸出頭,青年抗命行動也越漸激烈,然而這神秘的自焚者並不是任何人,而是一個受過時代洗鍊,也遭逢歷史打壓的旁觀者,她的死亡更冷冽的點出香港的絕望。有趣的是,《自焚者》令人新穎的形式,以仿真的模式邀請這些「虛構」的人事物,從地下出版商、學者、社運學生再到立法會議員,然而對比現實,這些不再只是刻意。當地下出版商口中的「23條」,並不是基本法下的23條,反是關於著作權改造限制的「網路法23條」,而港獨的精神也在近期受到更大的壓迫,就算有意參選立法會,都要被選管會政治審查,被迫簽下擁護基本法及不推動港獨之切結書,蛋就算接受,都有可能被「一人」主觀而拔除資格。在一個表明讓香港「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的基本法,如今也只成了一堆廢紙條文。

而在《自焚者》中讓筆者留心的一點,就是關於紀錄片的呈現方式。在片尾感謝名單中,周冠威導演特別鳴謝影評人舒琪,然而雖然《十年》出現較早,但在李波事件發生後,舒琪所製作的訪談紀錄片《李波失蹤......香港失蹤》,整體形式,從字卡、鏡位,甚至穿梭於維港間的翻雲覆雨,都與《自焚者》不謀而合,也讓人好奇這背後的緊密關係。

舒琪《李波失蹤......香港失蹤》

----------------------------------------------------

「千萬不要慣了,就是因為我們幾代人習慣了,你們才要這樣。」─ 《十年》本地蛋

《本地蛋》為《十年》終章,也是本片監製伍嘉良所執導。廖啟智飾演的雜貨店老闆,多年來吃著香港本地蛋,而直至最後一間本地蛋也在香港被迫結業後,似乎屬於香港的種苗也被摘除。反觀孩子身上的紅領巾,少年軍的附著,實則卻只淪為表面的虛假。同樣一件事物,卻不能說「本地」只能說「香港」,少年軍就像是慢慢被洗腦控制的傀儡,說什麼就做什麼,也逐漸剝奪港人獨立思考的邏輯能力。

「邏輯」的消逝,在《本地蛋》中更是被淺顯的表露,尤其只能「秘密」營運的書店,它就如銅鑼灣書店一樣,收藏著中國的禁書,但卻也必須面臨到這些毫無「邏輯」的盤查、壓迫與妥協,甚至「被消失」與「被出境」被中港府刻意聯手壓低。當林榮基勇於出聲對抗中共政權,那些假正供與假正義更被無情揭露,林榮基更說:「今天如我不說,明天我就不知道會去哪裡;但如明天我消失了,你們就知道所為何事!」。正因為我們習慣,它才認為我們同意,《本地蛋》更像是受迫的中年港人,在大夢初醒後,對著青年們最真誠的告誡與提醒。現下香港,沒有人再能幫助他們,雞蛋不再是抗爭大鱷的工具,而是自己人內鬨的元素。當連《發條橘子》都只能存在在秘密基地之中,而書店一角掛上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拚才會贏。」也明示香港在時代洪流下的未來出路。

謝安琪《雞蛋與羔羊》

----------------------------------------------------

筆者曾與其他影評人討論過五部短片的順序,在《本地蛋》的收尾偏弱下,勢必不及《自焚者》作結來得有力,如讓《冬蟬》為《自焚者》收拾殘骸也是有趣的設置。但沉澱後想想,或許這順序仍是有理,如仔細發現,《本地蛋》的收尾反倒已將紅絲巾思想洗腦至下一代,香港精神也慢慢薄弱且剝奪,而「蛋」的用意,在《自焚者》是當地攤販砸像外表洋化的香港人,而《本地蛋》卻是唏噓的拿起雞蛋砸向自己人,於此將兩部順序連接對照,也算是小有巧思的安排。

----------------------------------------------------

或許《十年》中的五個短片仍有瑕疵,如劇情的安排、混音及剪輯的協調,但正如伍嘉良表示《十年》徹頭徹尾是一部實驗片也是藝術作品,也許有美中不足之處,但你卻能看出五部短片各自對香港這塊土地擁有深厚的情懷及拋出的警語。在最新民調顯示,有17%民眾願意支持港獨,而當中多數都是年輕人,他們對於國族的認同意識也越漸越高漲。再反觀《十年》正是出於鮮浪潮五位青年導演所製作的電影,他們的敢作敢為正也表現了他們的不懼,是香港電影的新未來,也更代表著香港青年的怒吼發聲。

----------------------------------------------------

當這部號稱成本50萬的《十年》榮獲第三十五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時,主席爾冬陞在頒獎時引用羅斯福總統名言:「我們最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或許《十年》的得獎帶有一點政治使然,但這最佳影片是真真實實由香港評審團一人一票所評選出(香港金像獎第二階段評選由「第二輪五十五人專業評審團」及金像獎十三個屬會會員投出)。給獎,必然早知後果,但卻在知其後果後,仍敢給獎的勇氣,卻象徵著香港不言敗的精神。縱使《十年》因政治因素讓中國官方封殺該屆金像獎轉播(此前更有第三十四屆My Little Airport演唱《金雞SSS》主題曲《美麗新香港》,因林阿P在結尾編曲上刻意彈奏「變調走音」的英國國歌《God save the Queen》,暗指「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涉及政治也被轉播單位中斷喊卡。),但這一仗《十年》的給予,卻堅持住香港人不服輸的氣節。然而也因為此次事件,讓反對聲浪擬改革香港金像獎第二輪評選制度(僅讓金像獎十三個屬會會員投出),如今當為人反對的特首「小圈子」投票,因《十年》爭議而介入電影圈中,不免也讓人感到心寒。

My Little Airport《美麗新香港》足本

----------------------------------------------------

關於《十年》的後續效應,或許不只僅限於該部電影中,此後還有陳奕迅《十年》同名歌曲被禁的傳聞,然而《十年》根本不是「十年」這一首「國語歌」,它反而是呈現粵語歌《明年今日》的香港人寄語。片中設定的2025年畢竟過於遙遠,在此之前還需先跨過2017年普選和2022年再次特首改選。或許有人說當中的故事過於被害者情節的擴大虛構,但或許策劃人伍嘉良和你我都不曾想過,在2014年初完成紀錄片《趁還有墟》有了想法到至今,僅不過短短兩年,香港就已在一一建立《十年》的故事基底,他更沒想過2014年九月會爆發雨傘運動,2016年發生銅鑼灣書店事件、選管會摘除港獨。這些巧合下,而你也會試想還需「十年」嗎?「明年今日」或許早不再是個妄想,一句「袋住先」也不能再掩蓋荒唐,而你我會甘願成為被犧牲的《百姓》,繼續無動於衷,身處在只剩《壞與更壞》的時代中嗎?(反映著現況,黃偉文的歌詞總帶著令人反思的香港精神!)

吳業坤《百姓》

林宥嘉《壞與更壞》

----------------------------------------------------

「抬頭吧,黑暗過會是晨曦,懷著樂觀總有轉機 」─ 陳奕迅《今日》

「為時未晚」,確實為時未晚,這是《十年》最後給在場觀眾與現下香港做出的反思,它已不再是預言,而是現在進行式。而當民主的醒鐘敲響,有些人醒了,但有些人仍尚未覺醒。香港的未來該何去何從,是要隨波逐流?又或親手打造自己的美麗新香港,在「明年今日」到來前,不如先想想誰還未覺醒,也《問誰(還)未發聲》吧!

《問誰未發聲》

陳奕迅《今日》

----------------------------------------------------

【延伸聆聽】

羅文《獅子山下》


林海峰《今天我》

----------------------------------------------------

註一:基本法第23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

2016.06.28

佳映娛樂 Joint Entertainment

十年 Ten Year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