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White Facebook Icon
  • 10626605_578466798931442_83179810293712673131_n
  • Twitter Clean

《愛情未來》─ 想怎麼生活,先那麼栽


《愛情未來》Things to Come

★★★★

----------------------------------------------------

Director: Mia Hansen-Løve

Writer: Mia Hansen-Løve

Stars: Isabelle Huppert, André Marcon, Roman Kolinka

----------------------------------------------------

《愛情未來》─ 想怎麼生活,先那麼栽

「人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當娜塔莉多年前來到這處勝地,片頭一開始她手上考卷的一句話,似乎就已經奠定了這部電影的主軸;「著想」。再次牽連到她所看著的牌子「逝者希望能好好聆聽海和風的聲音,希望大家能尊重他」,而這份想法的「尊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一點也不易。

----------------------------------------------------

「我不知道自己的責任何在,我們總過著太多否定太少肯定的人生。」

在婚姻分離前,娜塔莉的人生似乎早被運行在一條軌道上,她必須時刻緊盯自己的母親、必須眼看出版社的臉色妥協、必須牽掛著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平衡,她的生活似乎都在為別人著想,而她真正想要的自由又何在?當遭逢一切巨變後,母親離世、丈夫移情,甚至當這充滿過生活回憶的筆記被剝奪走時,娜塔莉或許就如空殼一樣,沒有了別人,也沒有了自己。當她看著法比安過處著流浪抗爭的生活,為社會的不公不義而發聲,曾經的她也曾這麼嚮往自由,但如今卻被世俗塵囂綑綁,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正像古典樂的習慣自如,因為掛念、因為顧忌而逃不出這生活迴圈。

Franz Schubert《Auf dem Wasser zu singen》

----------------------------------------------------

法國女導演 Mia Hansen-Løve再次呈現她絲絲入扣的導演功力,如《Eden》的電音灑脫、《我孩子們的爸爸》的家庭細節,在《愛情未來》中運用著散文式的白描手法去呈現一個中產階級教師的現狀,更以女性細膩情感去展現柔情一面,情節不需大鳴大放,就如生活般靜靜流淌,卻在看似不刻意而為之下,以社會底層的慾望自足打破中產階級的虛偽幸福,甚至藉此以三者的社會知識背景刻劃老中青三代所需面對的困境,直至表面假象破碎得越來越明顯,此時才能聞到「自由」的芬香。然而「自由」在哲學層面卻是一個相當飄渺的議題,什麼是自由?得到自己滿足是自由,得到社會權利亦是自由,小至個人,大至國家,自由的邊界就如真理般,它可以被公開證實,但存在是一回事,實踐又是一回事。當曾經建築的幸福堡壘在一夕間瓦解時,娜塔莉決定踏出勇敢的一步,突破現有生活的困境。一首Woody Guthrie《My Daddy (Flies a Ship in the Sky)》迎接她即將到來的自由旅程。

Woody Guthrie《My Daddy (Flies a Ship in the Sky)》

----------------------------------------------------

然而,思想會隨著時間流動變化,生活亦是,片中所蘊含的哲學此時才開始發酵。我們眼看著娜塔莉對於生活的猶豫與灑脫,或許在體會過後,她才深知嚮往的生活不是她嚮往的,真正有了自由後卻也不是她真正想要的,但她究竟想要什麼?「在得到慾望後,我們是可以選擇不快樂的。」或許娜塔莉她並不想要一種被限制的生活,一種被時間束縛的人生,她真正想要的是感受這種自由帶給生活的隨機性,即使有喜怒哀樂,有痛苦悲傷,這些就正是生活的「自由性」,不須為了從前滿足而複製從前,也不用為了現在幸福而追求幸福。人,會隨著生活潛移默化的改變,正如貓捉老鼠般,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也就像娜塔莉對黑貓的反應,從過敏接納到分離送人的依依不捨,我們總在時間的洪流下才得以學習及體會何謂生活的重要性,也才深知什麼才是自己最想要的,這些並不再是讀完雷蒙阿宏、西蒙波吉,甚至滾瓜爛熟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便能悉知透徹。有時你渴望想要的並不見得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的給予,是必須實踐才得以親身體會。

----------------------------------------------------

哲學,雖然在《愛情未來》中所探討的哲學議題倒沒有切確的扣緊主題,它也並非像高達《再見語言》中已形式去玩轉哲學對於人生的意義。然而,哲學這件事,對於娜塔莉它並非只是口上的紙上談兵,也不僅是書中的話題輪轉,但卻是影響她這一生所離不開的鑰匙。如果沒有哲學,或許她不會再記得母親的堅持與教誨,讓她上大學學習;如果沒有哲學,她不會有如今這份職業,如果沒有哲學,她甚至不會遇到她的學生法比安與她的老公,更不會有一兒一女的幸福家庭。而也正是因為哲學,讓她的生活環節能夠緊密在一起,面對人生的遭遇轉變也能自由地放下看淡,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Donovan《DeepPeace》

----------------------------------------------------

「快樂之前是存在快樂的,為了永恆我願意付出一切。」

而這樣的生活是悲慘的嗎?對娜塔莉來說一點也不是,反倒她更樂於享受這種生命的變化性,在未來之後才能細細的重新審視過往,如同她對於母親的依戀,就算嘴上說著麻煩,但心中卻是仍惦記著這份母女情懷。這又讓筆者想起《紅色情深》中法官所述的母親,她多次打電話裝病,為的只是想要擁有女兒一分鐘也好。就如娜塔莉生活繁重,也只總在母親有事才得已相見,而在失去之後才知道當初無法珍惜的美好。但這種波折卻又不是生活的低谷,反而是人生的助長劑,有了悲傷,才懂得快樂,曾經迷失,才懂得永恆。而愛,並不是說走就走,正如未來一樣,它會無形再次出現在生活中。當娜塔莉擁抱著孫子靜靜入睡,如今一家的團聚或許是當初家庭破碎的她也想不到的。

The Fleetwoods《Unchained Melody》

----------------------------------------------------

當鏡頭慢慢遠離,我們遠離了娜塔莉的生活,此時才意識到,原來我們也成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呢?關於我們的未來,又會有怎樣的精彩?

此片榮獲第66屆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

2016.07.22 光點華山

東昊 Andrews Fil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