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White Facebook Icon
  • 10626605_578466798931442_83179810293712673131_n
  • Twitter Clean

《小孩》─ 溫馴色彩下的生活困境


《小孩》─ 溫馴色彩下的生活困境

自2014年起,光點華山持續舉辦「年度扶植新導演計畫」,從2014年廖克發的短片放映,到2015年陳永錤短片集-愛情戒斷症狀的四個問答(包括《凱西五號》、《戒煙》、《跳下去,活下來》、《慢跑之中》)。今年,則選取于瑋珊的《小孩》和柯汶俐《自由人》作為年度扶植對象。

說起于瑋珊的《小孩》,這部在第五十屆金鐘獎一舉入圍了最佳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獎、導演獎、編劇獎和女主角獎四項提名,也在當時受到不小的注目。其實《小孩》所探討的社會面向不再這麼新鮮,你或許能想起達頓兄弟《孩子》,利用寫實手持風格表達更真實的社會急迫感,也能想起張作驥《當愛來的時候》,不只對做為未婚母親的期盼與焦慮,和著重於家庭人物關係,在愛中所產生的苦澀與掙扎。但《小孩》的獨特卻不再於使用直接的衝擊力,突破家庭、愛情、金錢的角力關係,反倒用溫馴色彩附加,包裹一層生活的糖衣,而在底下探視都市生活及年輕男女所面對的生活困境。

《小孩》的開頭是極其吸引人的,透過交錯的剪輯、極簡的對白下,單以構圖及人物的站位令人遐想,進而一層層再用現實生活的漸進,回望當時的情景。《小孩》之中交雜出許多社會元素,關於不倫、販毒、包養、偷竊,也觸及校園霸與家庭破碎。影片並無刻意焦點於特定男性與女性,所肩扛的家庭犧牲,如寶力雖看起來才是肩負一家生計的責任,上有散盡家財的母親,下有尚未出世的小鈕扣,金錢是他所乘載的外在面,;而佳家雖看似有了外遇,但情感的不定卻是她身為年輕母親的課題,又或金錢的誘利使她走向偏路,而內心面則是她所給予的。在外在與內在之下,這個逐漸建立的「家庭」,不再過度偏頗一方,甚至「媽媽」的角色定位,對於缺失家庭溫暖的寶力,又或逃離家中庇護的佳家,一個完滿的家庭才是他們心中最簡單又平凡的渴望。

「希望」,或許才是于瑋珊之所以將社會氛圍營造的如此「溫馴」之意,正如寶力和佳家曾渴望的愛情與家庭,這另一方面更會讓人想起今年柏林影展特別短片獎的《禁止下錨》,但後者多的是東南亞移工議題,包括美學或風格更來得強烈許多。當然相反過於溫和下,卻並無再以人性的汙穢去得到強烈的對比(這層「醜惡」更是不夠明顯),反倒後期劇情刻意狗血及結構鬆散,是《小孩》稍加可惜之處。所以在同樣色調與極簡下,《小孩》就沒來得《迴光奏鳴曲》更具說服力,少了一道衝不破的心門,也少了對於三方關係碰撞後的總結,只單以始終飄浮不定的情感作為歸依,或以小孩新生作為轉圜的救贖,力道都稍嫌弱了些。

作為首部作品來說,于瑋珊《小孩》仍算是值得嘉許之作,你還是能看其她對於社會的關心與電影嘗試的野心,以女性角度去觀看同一議題時,《小孩》的出現反倒增添了女性的柔情,也別於上述幾部男性鏡頭所呈現的社會冷冽。這必定可以成為于瑋珊的特色之一,而也讓人好奇她往後作品的走向,及最終為自己所奠定的風格手法。

「光點華山年度扶植新導演計畫」將於6/24-07/06以影展形式放映于瑋珊《小孩》與柯汶利《自由人》兩部今年焦點扶植影人,有興趣的影迷們不妨一同關注新導演的起步之路。

2016.02.02 光點華山

The Kids 小孩

光點華山電影館

台灣國際青少年影展 TITFF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