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下錨》─ 何處啟航?
《禁止下錨》Anchorage Prohibited
----------------------------------------------------
導演:曾威量
----------------------------------------------------
《禁止下錨》─ 何處啟航?
該說《禁止下錨》無疑是今年金穗獎筆者最期待之作品,除了早在柏林拿下奧迪短片獎,今年又更拿下金穗學生組最佳劇情片,別於今年過多公視系類型短片,《禁止下錨》以另一種姿態脫穎而出,利用一個說則簡單,卻經常被人漠視的移工議題,沒有過多言語組件,單以灰白和極簡化的構圖和走位展現出冷冽殘酷的社會現實。影片之中,只有一對越南夫妻和裹著紅布的嬰兒,為了錢、生計,嘗試不同的方法,找尋生活另一條出路。
映後在與導演交流後,赫然讓我想起此部片的對照性,《禁止下錨》的寫實感和故事總我想起Pedro Costa《托嬰風暴》,後者以同樣的貧窮困境,想過棄嬰、賣嬰、乞討,相反對應出葡萄牙福利制度的不健全;而別於該片似紀錄片的劇情片,《禁止下錨》則走向「寂靜」的固定長鏡頭旁敲凝視,透過1.33:1的片幅、人物一半構圖,讓觀眾聚焦於故事本身引發反思,從台灣連結東南亞大生活圈,進而反射出移工問題,如要說細,那你必能從《禁止下錨》觀看出許多細節。
一開始即以兩人凝視的鏡頭做為開端,而男子也默默細數著錢,或許這片段還不足以牽起故事主軸,但直到女子走向前拍打鐵門,數目的不對則又丟拋出移工之問題。但《禁止下錨》更重要的主軸則在於「賣子」,影片以三段式作為指引,欺騙、尋找、掙扎,將「錢」與「小孩」對比,對應出生活與親情的拔河與不捨。更別說許多隨意之空景,帶出的即是當時徬徨的視角,面對大海,看狗嬉戲,日落而息。聰明的是導演並未一開始即將小孩露面,反而以一塊顯眼的紅布幽幽地在偏灰的色調中凸顯出它的重要性,又藉不同語言的不理解與社會隔閡的冷漠,加上寥寥無幾的台詞,讓這對越南夫妻在社會中呈現無語與無所歸依。
在導演座談中,曾威量導演也明確指出現今移工問題,而這問題不只是台灣,甚至擴及整個亞洲圈。對於福利、對於制度的保障,這些移工猶如擱淺之船,不知何去何從,也動彈不得。托嬰,並非解答,但卻已是唯一出路。導演也提到現今電影產業變化以及自身學經歷過程,不免都看得出導演深具野心與巧思,而在預算時間有限之下,又要如何操控現場調度及跨越語言障礙與素人演員溝通,而這些神情雖看似呆滯,但觀眾與他們眼神交流後,卻也一同看見他們身處的無助與無奈
最終他們又再次回到原點,當鐵門在片尾只以聲呈現,拉起的卻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也象徵著往後未知的生活。但問題,仍一直存在,而這個社會才是我們該真正關心的。
如今禁止下錨,我們又該何處啟航?
此片榮獲第66屆柏林影展奧迪短片獎
第38屆金穗獎學生組最佳劇情片
2016.03.20 光點華山
2016.04.06 中大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