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在也不見》─ 但我知道你在那裡
《再見,在也不見》Distance ★★★ ---------------------------------------------------- 導演:忻鈺坤、陳世杰、Sivaroj Kongsakul 編劇:陳哲藝、忻鈺坤、陳世杰、Sivaroj Kongsakul 演員:陳柏霖、秦沛、蔣雯麗、楊祐寧、小茶 ---------------------------------------------------- 《再見,在也不見》─ 但我知道你在那裡 由陳哲藝監製,並跨國連三位新生代導演的《再見,在也不見》成為了金馬52影展的開幕片,此片更是在金馬世界首映,片中陳柏霖貫穿全片,三段不同的故事,飾演三個不同的腳色,周旋於親情、友情、愛情之間,也徘徊在時間河流中,一別,以如此之久,我們的距離又遠了一些,再見,卻「再」也不見 ---------------------------------------------------- 《再見,在也不見》英文命名為Distance,即為「距離」,心的距離遠比言語的「再見」更具殺傷力,心也是最難以揣測的,而電影即是透過「距離」和「再見」來看見情感的轉變,電影切成三段故事,分別由中國導演忻鈺坤,、新加坡導演陳世杰、泰國導演Sivaroj Kongsakul各別呈現,你可看見每段故事皆已有導演個人鮮明的特色,不論從故事發想、情感表達、敘事手法,在不同地域之中,描寫心靈和感情的距離,也在每一段情之中皆能感受到每位對影片所寄託的思念。 〈一〉 忻鈺坤《背影》The Son 這段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段,一位至廣西出差的陳總經理,意外地在異地遇見因躲債而拋棄家庭的父親,多年之後,當年意氣風發的父親早已滿頭斑白且成為卑躬屈膝的員工,因為車禍,他的腿瘸了,因為貪心,而失去了原本的家庭,當大兒子看著親如何悉心照料小兒子也如何坦然面對人生的挫折,一切都源於內疚因為過錯,父親更將情感投射至另一家庭,錯過再見,眼前已是張陌生的臉龐,我記得你,你卻早已不認得我,他們彼此心靈的距離已不僅僅是廣東到廣西,但心中不變的是對過往的愧疚,是選擇也是懊悔,當父親娓娓說去「回去能幹嘛?他們都不認識我了」是感慨也是愧歉,而失去多年父親的大兒子,在這張永不忘記的面孔前,似乎也想起為何當時自己因為叛逆傲氣也錯過曾經擁有的父愛,一拳一肉打在同父異母的兄弟上,是怒氣但卻是心切,我們都不曾珍惜當下卻總在離別無聲無息地來臨時,只能望著對方背影漸行漸遠,距離也被時間越拉越長,而同時主角也失去了成為父親的機會,縱向關係的對照,逝去的不只是生命,而是一份最真摯的情,一次做出彌補的時機。 《背影》的命名會讓人聯想起朱自清的《背影》,看著滿報橘子父親的背影,有趣的是英文名卻用了the son作為對比,在影片呈現中,兒子也總不停追隨父親的腳步和背影,看看他的生活,關心他的家庭,也許怨在心中,但眼前仍是他最深愛的父親,忻鈺坤在《背影》中盡是展現他講述故事的功力,帶點陰暗冰冷的色調,總讓人想起《殯棺》,但在巧妙的鏡頭處理下,慢慢揭開溫暖慈愛的一面,故事雖簡單,但在抽絲剝繭的跟從到兩人直面的處理,沒有太多對白,卻有表露滿溢的親情,相當細膩。演員方面,早是香港戲精的秦沛老師演技當然不在話下,將此一年邁父親做出最好的詮釋,肢體完整度的呈現,將過多情感不言於表的收放,舉手投足間的細膩處理,不得不讓人拍手叫好,讓人也想起ㄊ他在《桃姐》中同樣類型的人物詮釋,而陳柏霖確實也展現他早先年在香港電影中打滾所練就的廣東話,聽來確實相當標準! 「再見」= 再次遇見,有的是愛,有的是恨,但你仍然是我的父親。 ---------------------------------------------------- 〈二〉 陳世杰《湖畔》The Lake 一封信,開啟一段兄弟情(陳明德和林仁政)的久別重逢,然而卻也是最後一次的靠別,但這種「再見」卻是揭開那過去的瘡疤,當年的友誼,遊走於友情和愛情之間,那種曖昧不明的嚮往與家庭的反對聲音,存在於當時他們的年少輕狂,而自己父親的死亡卻連繫到最好的朋友,一種難以言語的痛,也無法將情轉化為恨的無奈,至此分別,恨也隨河流沉沒,而再次相見,卻是一鏡之隔,而陳明德也是林仁政生前最後一位親人摯友,一切回憶也湧上心頭,是愛,還是恨,眼前卻是一位即將永隔的朋友,生命如蜉蝣,如屠宰場的豬隻,雖是那麼輕易脆弱,但卻是萬種滋味,湖畔的林仁政,湖底的父親,安葬於土的是軀殼,留下的是忘不掉的年少回憶! 《湖畔》是三段中最具意象的一部,新加坡導演陳世杰將敘事交叉進行,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一樣是死亡,面對的卻是不同的情,橫向的操作也是聰明,在沒有過多的對白和配樂之下,只單單利用畫面構圖和人與人互動之間搭建起絲絲的情緒,而《湖畔》的命名也讓人不經想起《湖畔春光》,雖然不是這麼陽光明媚,但同樣的遊走在友情和愛情的界線,泥土和著河水般的曖昧不明,感受到一股壓抑之感,但卻在縫隙中舔嘗到無奈與思念的年少滋味,著實令人驚艷。演員方面,非常值得讚賞的即是飾演陳明德和林仁政青年的台灣演員魏漢鼎和鄭煥霖之間的對手戲,不論是眼神透露出的神情,大膽露體的開放,兩人互動十足像是許多歐洲片那種不說我也懂的默契,表現非常亮眼! 「再見」= 再也不見,是一種諒解,一種釋懷,然而一切已超脫於生死之外 ---------------------------------------------------- 〈三〉 Sivaroj Kongsakul《再見》The Goodbye 最後一段《再見》,將此兩種思索情緒反轉到社會的科技層面,因為科技人們疏遠,沒有人在意對方的情感,在1000人之中也只有五個人你真正在乎過,最後還是只剩下自己一人,然而透過一位大學講師轉換到久別重逢的師生戀,不說再見,只想把美好留在那一剎,「你沒變」,在我眼中你仍是那位12年前我愛的老師,透過浴室霧面玻璃看到你朦朧的綠色背影,曾經這種似是而非的距離,因為再見,因為擁抱,勾起曾經甜蜜的愛情! 《再見》的呈現方式馬上讓我想起賈璋柯在《山河故人》中的2025年,科技的進步已使人淡忘了情的存在,同樣的快速變遷,同樣是一段師生戀,不同的是一是諷刺於社會,這則是講述過去人與人的緊密感情再久也不會淡忘,導演 Sivaroj Kongsakul在處理手法上,確實比起前兩篇是較貼近現實生活,透過較為平直的鏡頭陳述,探討著人的互動和倫理之間,愛情是否會因科技變質,又或是是讓其更沒有隱藏的工具,此部在情方面也運用縱向的表示,教授至於老師,老師至於萍,社會在變,但情仍不移,而電影裡的構圖和色調所營造出的若即若離,卻總叫人糾然於心。演員方面的蔣雯麗實在出色,面對在口音上相形見絀的陳柏霖,蔣雯麗的情實在豐沛,她會讓人想起張艾嘉,但在柔情裡又多了一份堅強,也讓人忘卻另一人的拘泥,而泰國的小茶是電影之中最亮眼的新星,人美演技也不錯,更是期待她能有更多作品。 不過泰國導演似乎不太注重人物背景,身為「中國人」的陳老師確實具有相當台灣化的口音,不能說如何,只是在觀感上確實有這麼點不妥,有趣的是,在電影中雖僅僅帶出「還好有女兒」,讓人不經猜想是否此為兩人愛情的結晶? 「再見」= 不說再見,是再次等待久別重逢後的喜悅,你沒變,始終沒變! ---------------------------------------------------- 《再見,在也不見》透過三個小短片結合,雖為一部電影,但在短片之間的聯繫只有了情做推移,陳柏霖雖是演三個角色,但似乎呈現上面儼然都是同一人,眉宇之間有戲,但肢體和言語上卻是相當生硬,縱使配角秦沛、蔣雯麗等和故事能輔助支撐下,整體略施展不開,在導演的手法呈現上情有足,在三則實為短片,虛為電影之下,情感的轉換還是無法一氣呵成,尤其前面一二段較為藝術的隱晦表達,跳轉至第三段科技社會面的冰冷,實在甚差過大,但可以看見監製陳哲藝對於此種題材上的發想,與新生代導演合作,執行力也確實足夠,也算是一次略為成功的嘗試,也讓我們看見電影未來的希望,和讓觀眾觸及到多位來自不同國家導演,對於整個亞太電影的整合和角度,也十足開了眼界。片尾曲《在,也不見》由孫燕姿演唱、林夕填詞、李偲菘製作,唱出電影中的意境,在,也不見,看不見的是你我的「距離」。 然而《再見,在也不見》做為開幕片所擁有的情緒,是屬於沉悶也需經過咀嚼,著實也做到反轉開幕那種喜悅之情,不一樣的滋味,也為今年金馬揭開序幕。 ---------------------------------------------------- 再見,在也不見,我知道你在那裡 但不管你在哪裡,我們還能再見嗎? 2015.11.05 國賓微風 金馬影展 TGH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