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告別》─ 也許我們該起床了
《百日告別》Zinnia Flower ★★★★ ---------------------------------------------------- 導演:林書宇 編劇:林書宇、劉蔚然 演員:林嘉欣、石頭、張書豪、李千娜、馬志翔、柯佳嬿 ---------------------------------------------------- 《百日告別》─ 也許我們該起床了 「也許它是提醒我們,給自己一個放手的期限」 放手、離別、死亡,在剩下一個人的旅程中,是否又能堅強療傷,導演林書宇和劉蔚然的共同經驗,相信也都是我們人生必經走過的階段,一場意外、愛人永隔、家人的不諒解、親人的關心,極大的痛苦與哀傷不停地在心中盤旋,當一次次的回憶湧上,想起過去美好的記憶,每一分、每一秒,時刻的想念對方、感受你曾經的存在,當一個人失去了寄託和歸屬,強大的失落衝擊感只是一再碰撞那顆粉碎的心,沒有人能插手修補,我們都只能走出自己的心迷宮中。 ---------------------------------------------------- 「也許等雨乾它們就能站起來了」 「雨」代表的是「思念」,當思念氾濫成災,我們卻成為一隻隻地上無法起身的綿羊,旋在悲痛之中,不斷找尋過往的甜蜜,卻已發現全部只成了虛無,「也許」總是這麼不確定的答案存在於我們的人生裡,對失去摯愛的我們來說,百日的距離就如同百年之長,我們總是活在過去,當思念如影隨行,但也卻成為身上最沉重的包袱,無法釋懷無法放手,我們絕望、我們崩潰,不停地抽菸、下藥麻痺自己,此時「擁抱」也成為了療癒的最好處方,當林嘉欣走完它們未完成的沖繩之旅,當石頭一一拜訪還完了學費,縱使這些回憶良藥總有它用完之時,但卻能治其破碎之身,總有些東西雖不見於形,但在冥冥中你卻能透過它們的連繫中找到對摯愛的一種羈絆,而也如同電影中所說的爬坡故事,「死亡」只是他們先比你早爬上了坡,但不變的是他們依舊在上頭等著你的到來,慢慢爬,是想讓我們更能體會人生的精采,也看完人生的風景,即使你不再身旁,我也要帶著你留下人生的印記。 ---------------------------------------------------- 「花開花落終有時」 逝去的題材,近年可說是相當常見,尤其在日本電影上更是居多,《我最親愛的》、《送行者》等相信人們對於死亡的話題有了更多的尊重和涉略,而《百日告別》亦是,但相較於前者平鋪直敘的闡述,《百日告別》的呈現手法更像是一個人的心境,它破碎,就正如我們的缺憾;它迷失,象徵我們一直在找尋的方向,電影中富含的不僅僅只是編導的個人情緒,他們更是將影片節奏注入了人的真實情感,沒錯,這也是我們真實的狀態,生活就是這麼殘酷,沒有人能預告即將發生的事,我們總是被生活妥協、被痛苦洗禮,我們的心就像我們的外表一樣只是不停的受到傷害,但那一條條疤痕不管用多少時間它依然存在。從花的開落到人生的起伏,人生總不停開燈關燈,但不也正是我們的必經過程,生老病死總有來臨之刻,只是我們要如何擁抱和接納不同於以往生活的變化。 ---------------------------------------------------- 「百日,卒哭季,至此之後不能再哭,活著的時間已包含死亡。 如光於影之中,如喜於哀之中。」 林書宇在《百日告別》的手法上,不論是取材或是呈現,皆是拿捏得恰到好處,雖然教過多屬於個人情緒,但卻適當地不讓這種感情過於氾濫,反而更是表達有淚卻流不出、有話卻不能吟那種悵然若失且沉重的感覺,以一株百日菊Zinnia Flower作為電影的核心主軸,從花開到花落,透過頭七、五七、七七到百日,佛教的沉重儀式、莊嚴字卡的呈現,更是提醒著我們告別的時日已將至,從前期的悲憤轉化為放手釋懷,眷戀回憶也正是填補心傷的良藥,導演運用到許多藉物意象化和故事延伸之意,進而表達每個人對於死亡的接納方式和多日的心境轉變,攝影上多用變柔焦的效果,著實更體現我們已被淚水模糊視線的雙眼,看不清也走不出,剪輯上有了戴立忍和鈕承澤的指導下,看得出有他們些許的喜好和影子,不過在許多話語上的節奏頓點的跳切卻是更營造出焦躁的情緒氛圍,更是電影合之一體,如在《送行者》中釋放情懷的是悠揚大提琴,那在《百日告別》中,能藉樂抒發的即是鋼琴,從蕭邦、巴哈、莫札特、貝多芬到卡農,阿龔取材古典樂的豐富性、簡單再不過的升階降階旋律,卻隱隱中深處到人生情緒的起落變化,隨著音符高低,內心也總是一再的泛起漣漪。 演員方面的演出,令人大為讚嘆,也可看出林書宇導演教戲有方,林嘉欣的眼神非常到位,你可以從她眼神中看出憐憫,也看出放空那種靈魂出竅的感覺,著實表達出一個人他失去最重要的東西那種失落卻還要故作堅強活下去,不僅這樣,嘉欣的背影更是有戲,個人最喜歡的場景莫過於在吃下自製藥品魚的那刻,不寒而慄卻又空虛呆滯之貌,讓人看了糾結於心,而石頭更是讓人佩服,與林嘉欣的委婉安靜作為對比,他必須展現極其強大的悲痛感和爆發力讓角色的情感釋放,但也必須從一再的能量釋放中找到心中最後的歸屬,在內心情境的轉化上對他來說實屬不易,但卻能做到其好,使得電影更為精彩。 ---------------------------------------------------- 「不知道,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好」 當石頭看到林嘉欣,兩人的相視而笑,彷彿看到的是彼此的自己,懂得彼此的傷痛,百日,或許不是一個說斷就能斷的期限,但卻是一個必須讓自己向前的開始,儘管傷口不知何時能癒合,引用《送行者》的一句話:「死亡只是一道門,逝去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給自己一個百日告別的空間,迎來一個即將告別百日的自己,「花開花落終有時」,百日草也會再有盛開的一天,縱使百日之後、千日之遙,而那一天,即是告別百日之時。雨乾,才能站次站起,邁步,才能爬上高坡,放手,也是人生的課題之一。 對於未來的人生旅程,也許我們 「該起床了!」 「告別百日」The Flower will bloom in someday ---------------------------------------------------- 最後片尾名單也極有意思的科普了百日菊給觀眾 「Zinnia Flower」百日菊屬、百日草 後記:心敏家竟是在我家附近,看到時嚇了一跳,看完時也立馬去朝聖 ---------------------------------------------------- 【延伸觀影】: 《我最親愛的》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父後七日》 2015.10.11 國賓長春 百日告別 ATOM/原子映象